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攻略 > 正文

手游征途军功任务,历史上哪些人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开挂的人生?

手游征途军功任务,历史上哪些人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开挂的人生?

一年之内,升迁五次,直接从县令升到朝廷一品大员,并且原来所有的职位都被保留;

曾经斩杀了国舅,皇帝不但没有怪罪,还把弹劾他的老臣或杀或贬;

其人文武全才,在朝治国安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出征攻城掠地无所不能直接干到了统领全国军队的都督。

这样的人,如果不是真有史籍记载,真的会让人怀疑是小说演义或者电视剧编造的。

他,就是南北朝时前秦的名臣——王猛,真是人如其名!

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说:“前秦国的辅政大臣王猛,在古代将相群体中属于第一流的的将相。”

一、仪表堂堂,扪虱而谈

公元325年,王猛出生于北海郡剧县(今山东寿光),正赶上中原战乱频仍,王猛的家人为躲避战乱,辗转来到魏郡(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)定居。王猛家境贫苦,为了糊口,年轻时的王猛以贩卖簸箕为业。

王猛自幼好学,尤爱兵书。史书记载王猛身材魁梧,仪表堂堂。在当时追捧魏晋风度的年代,仪表堂堂可谓他的人生第一“开挂”。加上他性格严谨庄重,深沉刚毅,所以时人眼里,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,是个“胸怀大志,气度非凡”的人才。

当时有位“有识人之鉴”著称的徐统,一见就觉得王猛是难得的奇才,邀请他来后赵入仕,王猛拒绝了,他觉得需要等待明主出现。

公元354年2月,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秦,正在华山隐居的王猛身穿粗衣,来到桓温军帐中。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,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,“扪虱而谈”,天下大事,滔滔不绝,旁若无人。

大将桓温见这情形,心中大奇,问王猛:“我奉天子之命,统十万精兵北伐讨逆,为何关中豪杰竟无人来投?”王猛直言不讳:“将军不远千里入敌境,长安近在咫尺,你却停在灞河边不前进,大家都摸不透你的心思,所以不来。”

桓温当时的盘算就是留敌自重,因为打仗消耗自己的部队,最后是朝廷得到好处。王猛一针见血,让桓温沉默很久,说了一句:“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的才干!”

——当众边抓虱子揭别人老底,反被人当众赞扬,这样的“开挂”,也算前无古人了!

《晋书·王猛传》:“桓温入关,猛被褐而诣之,一面谈当世之事,扪虱而言,旁若无人。温察而异之,问曰:‘吾奉天子之命,率锐师十万,杖义讨逆,为百姓除残贼,而三秦谊杰未有至者何也?’猛曰:‘公不远数千里,深入寇境,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,百姓未见公心故也,所以不至。’温默然无以酬之。”

二、辅佐前秦,成就盛世

王猛认定前秦符坚是位有抱负的明主,便投奔了他。刚开始,符坚想考察一下他的能力,让他做了始平县令(今咸阳西北)。这里当时是前秦的西北门户,由前秦的开国元勋们驻守,这些人倚仗从龙之功,横行乡里。王猛一上任就将一个欺压百姓的官员当众鞭杀。

这些特权人物岂能轻易得罪,王猛很快就被押上刑车送到长安延尉诏狱。皇帝符坚亲自审问:“为政之体,教化为先。刚上任就杀人,太残酷了!”王猛平静对答:“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理,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。陛下让臣管理难治之地,臣自当申明法纪,严格执法,以铲除凶暴奸猾之徒。如果是因为我治理不力、不能肃清枉法者,甘当受罚,如今违法乱纪者仍在,陛下就以酷政为由惩罚,臣不敢认罪。”

符坚听完,立刻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:“王景略堪比管仲、子产!”下令赦免王猛。不久后又晋升王猛为咸阳内史、尚书左丞。

因为每个岗位王猛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,政绩卓越,公元359年八月,王猛再次被升为侍中、中书令,同时兼任京兆尹。

在京兆尹位子上,王猛再次“生猛”开挂。当时皇亲国戚们在京城无法无天,百姓久苦矣。王猛决定大力整顿一番,正好太后的弟弟强德强抢民女,王猛立即抓捕了他。在写奏章时王猛料到符坚一定会赦免强德,毕竟是亲舅舅。王猛直接先斩后奏,等符坚的回复下来,早已生米煮成熟饭了。因为罪证俱在,符坚也就默认了。

谁知道王猛得寸进尺,短短几十天,又处死和罢免了二十多权贵人物,一时间朝野震动,再也无人敢以身试法了。长安治安很快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连符坚也不得不说:“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!”

于是,王猛又被加官吏部尚书,再加太子詹事,后又辅国将军,司录校尉,其他职位依然保留,一下有了近十个头衔,王猛不得不上书请求辞去一些,符坚竟然不同意。

不到一年,升迁五次之多,官衔多达十几个,引起众多权贵大臣不满,他们组团上书,揭露王猛短处,符坚大怒,甚至亲自动手鞭打诋毁的人。老将樊世因此被杀,从此权倾朝野的王猛再也没人敢说三道四。

三、辅政有方,战功卓著

士为知己者死,王猛也以自己的一腔忠诚回报符坚的信任。建立选官制度,制定赏罚标准,举办教育,培养人才,融合民族关系,兴修水利,奖励农桑,前秦国治国理政之策几乎全部出自王猛之手。在王猛主持之下,前秦开始出现繁荣景象。

史书记载,当时前秦境内安定平稳,国富民强,“自长安至于诸州,皆夹路树槐柳,二十里一亭,四十里一驿,旅行者取给于途,工商贾贩于道”。民谣有云:“长安大街,杨槐葱茏;下驰华车,上栖鸾凤;英才云集,诲我百姓。”“兵强国富,垂及升平,猛之力也。”

除了文治,还有武功。

王猛分别于公元366年攻打东晋南乡郡(河南南阳)胜利,公元367年成功讨伐敛歧,平息叛乱。公元368年协助符坚平定“五公之乱”,公元369年,灭前燕。

公元372年八月,已经是丞相、将军、侯爵、太子太傅等职的王猛,又被任命为总领内外军事的都督,直接成为了前秦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最高领导者,地位仅次于皇帝符坚。

他主持朝政这些年,前秦真正国富兵强,史称“秦国大治”。

此时王猛还不到50岁,功成,名就,治国,平天下。

参考资料:

《晋书·王猛传》

手游征途军功任务,历史上哪些人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开挂的人生?  第1张

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?

“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,执敲扑而鞭笞天下,威震四海”———

大秦铁骑,仅用10年时间,摧枯拉朽般前前后后灭掉了六国:

公元前230~前229年,灭“韩国”。〔十七年,内史腾攻韩,得韩王安,尽纳其地,以其地为郡,命曰颍川。〕

公元前229年~前228年,灭“赵国”。〔十八年,大兴兵攻赵,王翦将上地,下井陉,端和将河内,羌瘣伐赵,端和围邯郸城。十九年,王翦、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,得赵王。〕

公元前226年,灭“燕国”。〔二十一年,破燕太子军,取燕蓟城,得太子丹之首。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。〕

公元前225年,灭“魏国”。〔二十二年,王贲攻魏,引河沟灌大梁,大梁城破,其王请降,尽收其地。〕

公元前224年~前223年,灭“楚国”。〔二十三年,秦王复召王翦,取陈以南至平舆,虏荆王。二十四年,破荆军,昌平君死,項燕遂自杀。〕

公元前222年,彻底剿灭“燕、赵”残余势力。〔二十五年,使王贲将,攻燕辽东,得燕王喜。还攻代,虏代王嘉。〕

公元前221年,灭“齐国”。〔二十六年,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,得齐王建。〕

看得出秦灭六国的宗旨为“远交近攻,逐个击破,先平北方,后定南方,终灭齐国”。

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”,本应是先拣最强的打趴下,弱者自然望风而降。

而反其道行之,独独最后灭掉“齐国”是有原因的:

一则,地理位置。

二则,齐国的强大。

等到五国都灭了之后,一统天下将是大势所趋,再怎么强大的齐国也犹如“螳臂挡车、自取灭亡”。

对“齐”形成合围之势,以达“不战而胜”的目的,堪称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!”“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”,实则是“齐国最难打”!

却因为私生活遗臭千古?

说起董其昌,此人一定不陌生,如果诸位钻研书法,浏览书法史,那么此人也必然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,别号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)人。明朝后期大臣,著名书画家。

其书法出众,据说是曾经董其昌年少时去参加松江府会考,当时他文如泉涌,写了一篇好文章,自以为准可夺魁,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。原因是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,文章虽好,只能屈居第二。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,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。以唐人颜真卿《多宝塔帖》为楷模,后来又改学魏、晋,临摹钟繇、王羲之的法帖。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,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,山水画也渐渐入门。

他的书法综合了晋、唐、宋、元各书法大家的优点,自成一家。他的书法给人的感觉是飘逸空灵,潇洒自然。

绘画上,他摄取众家之法,按己意运笔挥洒,融合变化,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。

康熙皇帝曾经盛赞董其昌的书法,称其是:华亭董其昌书法,天姿迥异。其高秀圆润之致,流行于楮墨间,非诸家所能及也。每于若不经意处,丰神独绝,如微云卷舒,清风飘拂,尤得天然之趣。

万历十七年,董其昌得中进士,后来有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,朱常洛对他的才学很是佩服。等到朱常洛(明光宗)即位,启用董其昌为太常少卿,掌国子司业。期间,奉命修《神宗实录》。可惜朱常洛在位仅有一个月,董其昌作为东宫旧臣,没有得到更大的重用。天启五年,就派到南京任礼部尚书。

《明史》:皇长子出阁,充讲官,因事启沃,皇长子每目属之。

而他风评被害,就是源自于他晚年的一件事,这件事还得从他的老家华亭县说起:华亭县一个叫陆兆芳的秀才家里有个使女叫徐英,因为长相出众,被董祖常看上了,要买她作妾。陆兆芳不同意,董祖常便召集200多名打手半夜打进陆家去抢夺。陆兆芳告到府县,但董家权势太大,连地方官也不敢惹他们。后来还是几位乡绅出面调解,陆兆芳也只好忍下了这口气。

不久有一个说书的钱二,在茶铺说《黑白传》一书, 讲的就是董氏父子强抢使女一事。人们听了都十分解气。董氏父子得知后,把钱二私自抓来追问.要他招出是谁写的话本。钱二就说话本是生员范昶给他的。董氏父子又把范昶叫来逼。供,范昶不承认,董其昌强令他到城隍庙对着神灵发誓,百般侮辱。范昶受了这一场恶气,回家病不起,没过几天就死了。

范昶死后,他的母亲带着媳妇.婢女到董家哭诉。董其昌不加理会,还纵容儿子对范母范妻大肆辱骂。叫人把范母的轿子砸烂扔进河里。董祖常又见范妻身穿白孝服,认为冲了他家的喜气,命人关上大门,把她的孝服撕破,还扒去范妻和范家使女们的衣服,踢打羞辱。在门外围观的街坊们都愤愤不平。不久,范昶的母亲也羞愤而死。

董家的做法令民众群情激责,万历四十四年(1616) 三月的一天,几万百姓聚在董府门前,高喊“要使柴米强,先杀董其昌”的口号。董家庭佣的打手们见人多势众,慌忙关了大门,上房守护。有人靠近,就拿砖头瓦片向下砸。众怒之中,有几个人上前拔下董府门前的旗竿。董府爪牙纷纷用砖瓦投掷,很多人都受了伤。愤怒的群众中有人-声喊打,于是万众挥臂,砖石雨点般直冲董宅。爪牙们招架不住,躲进屋里。有人翻墙而人,开门打进董府。人们一拥而上,将董家房中的家具摆设应抄走、砸毁。转眼之间,数十间富丽的厅堂已经被砸得稀烂,一片狼藉。

这消息传得很快,上海、青浦、金山等县的百姓纷纷赶来,人越集越多。混乱之中,有人一把火点燃了房子。火愈烧愈烈,一夜之间,董府数百间雕梁面栋的豪华宅第化为灰烬。乡民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,还把董其昌手书“抱珠阁”三字的匾额沉在河。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、镇江、丹阳、吴兴等地,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。但这场运动领头的几个读书人被杀了头,相关士子被革了功名。这场斗争,在明末轰动,被称为“民抄董宦”。

《民抄董宦事实》:因《传奇小说》与生员范启宋父子争怨,各抱不平,遂开衅端。二姓越数百里赴职投状,而事外之人,辄从中鼓煽,构此奇变,狂生发难,恶少横起,董氏主仆之住房,一夕成烬。诸生一时过信启宋之词,以耳伺耳,以目伺目,忿激成仇,扬袂而起,五学若狂,秽词加遗,骋一时之意气,忘当机之隐祸,宜其有今日耳。今本院巡历兹土,遍访乡绅孝廉及诸父老,颇得其概。大都修隙本宦者,果有其人。而开风切齿者,遂拥至千万。虽云奇祸,实出无知,姑与维新,免其查究,合行晓谕。

纵使此人风评如此,但此人在书画界堪称大家的人物,在学习明清书法,怎么也绕不过此人,其成就颇高。故而启功曾感慨说:我们骂董其昌,但是落笔就是董其昌的书写方法。

董卓为什么要暴晒汉武帝的尸体?

只言天下无健者,岂信车中有布乎。东汉末年,有十常侍之乱,也正是所说的宦官专政,他们勾结地方官员,谋取私利,独霸朝政。大将军何进为了消灭十常侍之乱,邀请西凉军首领董卓,进京剿灭十常侍。然而虽宦官专政被平息,董卓却赖在京师不走,大将军何进也被十常侍杀害,这也为董卓祸乱朝纲埋下了祸根。毕竟当时西凉军有将近二十万,于是董卓便在朝中独揽大权,百官望而生畏,董卓更是恣意妄为,诛杀异己,勾结党羽,并且废除少帝刘辩,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。

董卓专政,导致民不聊生,朝政颓废。袁绍等组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,孙坚为先锋,直逼洛阳。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,西凉军逐渐败退。李儒劝说董卓迁都长安,声称高祖兴于长安。于是董允听信李儒言论,三军尽出洛阳,并且驱赶洛阳百万民众前往长安,。临行前,董卓让三军放过,焚烧洛阳宫殿、民房、庙宇、官府,并且又让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墓,取出宝物无数。然而相传,董卓挖掘的皇陵中,就有汉武帝的陵墓,并且将汉武帝暴晒,这究竟是为何?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。

首先分析董卓为何要挖掘汉武帝的陵墓。其实董卓挖掘皇室的陵墓,其目的已经昭然若揭,就是赤裸裸的抢夺宝物,演义中曾这样记载:

(董卓)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,取其宝金宝。军士乘势掘官民冢殆尽。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,数千余车,劫了天子并后妃等,竟往长安去了。

这大概意思就是,董卓挖掘皇陵,掠夺其中的金银珠宝,并且装载一千多辆车子,全部都运往长安去了,那么董卓为何要掠夺那么多的财物,一者三军从洛阳到长安,需要许多军资,二者长安重建皇宫,又需要很长时间,三者董卓意图凭险守住长安,这也需要很多粮草。相传董卓到达长安后,修建了个洛阳一样的宫殿,只不过没有洛阳的大。而里面囤积的粮食,足可以吃三十年,金银玉器更是数不胜数。

董卓既然想掠夺金银,为何要挖掘汉武帝的陵墓。据相关资料记载,汉武帝陵墓又称茂陵,它是汉代陵墓中最为庞大的一个,而且光武中兴,社会财富也几多,汉武帝动用了赋税的三分之一来修建自己的陵墓,而陵墓陪葬品更是汉皇陵中最多的,因此茂陵又被称作是东方的金字塔。而在王莽篡逆之时,汉武帝的陵墓就曾被赤眉军光顾过,掠夺出很多的金银珠宝,董卓听着就垂涎三尺,因此董卓便派遣吕布前去挖掘汉武帝陵墓,果然收货丰厚。

其次分析董卓为何要将汉武帝暴晒。董卓挖掘陵墓,在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记载,三国志中曾这样说:

初平元年二月,乃徙天子都长安。焚烧洛阳宫室,悉发掘陵墓,取宝物。

这也实在交代董卓挖掘皇陵的目的就是取宝。而董卓为何挖掘汉武帝陵墓,并且暴晒尸首,有两种说法。

其一在另一部书即后汉书中却有相关的记载:

献帝践祚之初,京都童谣曰:千里草,何青青。十日卜,不得生。

这句童谣在电视剧三国里面也有提及,它大概得意思是说,千里草,也就是个董字,而十日卜恰好是个卓字,也就是说董卓日后必不得好死吧。而相传这个童谣却源自于汉武帝的陵墓,据说是挖掘陵墓出土的宝物中,有这样的字样,后来在洛阳就广为流传,董卓知道后,自然是暴跳如雷,竟然有人诅咒他,董卓岂能放过,于是便将汉武帝的尸首挖出来暴晒。

其二董卓之所以这样做,是为了振奋军心,为了杨威,更有人是说董卓以此来填补虚心和恐惧。众所周知,十八路诸侯起兵后,董卓西凉军连连败退,而不得不迁都洛阳,这不仅让百姓惶恐,西凉军更是没有底气。为何一败再败,大家都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。而董卓此时挖掘汉武帝并暴晒,向以此来振奋军心,更是向世人炫耀,董卓不惧怕汉朝势力,誓死抗争到底。而世人却认为,董卓此举恰巧反应了其心虚,董卓多行不义,最后也为其行为付出代价,被其义子吕布斩杀。

你是如何看待董卓的?

欢迎关注,讲述三国故事,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
发表评论